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沉浸式展覽往往是讓觀眾厝身于一個特定空間內,運用數字化虛擬技術合成并重構世界,通過藝術情境的融合,為觀眾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心靈場域。 科技感、互動性、趣味性是沉浸式藝術展的重要特點,也是它相比普通藝術展更能吸引大眾的重要原因。科技的突進、設備的更新,讓藝術作品變得更為生動,觀眾在這樣的場域中能進一步從多維度體會創作者的用心,全身心地感受作品背后的豐富涵義。這樣的“體驗模式”代替了以往的“觀看模式”,觀眾的感受和體驗被放在了一個核心的位置,強調他們和藝術家、作品之間的互動。

    一 · 傳統藝術展與新媒體藝術展

    首先,無論是傳統藝術展覽還是新媒體藝術展覽,二者都反應了藝術家所想表達的觀點和視角,對于藝術家來說,藝術作品是自身觀念的呈現,每一件藝術作品有各自的故事。其次,二者都是服務于人,面向受眾開放的藝術空間,人的參與是必要環節。最后,二者都需要建立相應的觀展方式,為受眾創建符合展覽理念的情景。新媒體藝術展覽雖然在理念與目的上與傳統展覽形式有共通之處,但二者還是存在明顯區別:

    (一) 感知方式不同

    傳統藝術展覽是單一的視覺呈現,將藝術作品封入畫框懸掛在墻上或者陳列在展柜中,如果是藝術家的個人藝術展通常會按照作者的創作時間、主題、類型來進行分類布置,又或者是某一時期的展覽,會按照作者、年代、類型來進行陳列布置。

    新媒體藝術展則是多元的視聽展示方式,利用圖像、聲音、色彩……等相互組合,在表現手法上,更加注重通過創作的多種媒介運用,突出想要表達主題的同時增強觀眾的體驗感,形成了一種新形式上傳統與創新的統一。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組圖:傳統藝術展丨來源:臨境藝術空間)

    (二)展示方式不同

    傳統藝術展覽為體驗者提供的是靜態展示空間,體驗者通過觀看靜止于墻壁或展柜中的藝術作品被動的接收信息,靜態展示為體驗者提供了自由的思考空間;

    新媒體藝術展覽則是為體驗者提供動態的展示空間,作為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具有內容豐富且形態樣式多樣化的特點,包括使用不同的新型媒介材料、交互式設備、虛擬現實技術等多種形態。通過數字媒體技術,打破展示空間限制下的時空局限性,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展示更多的內容使空間展示的靈活性變得更大。與傳統展覽相比,新媒體藝術展覽能夠更好地傳播精神、烘托主題,通過設置互動體驗環節增強參觀者的參與感、體驗感,使其對展覽內容及主題產生共鳴。

    例如2021年在北京杜威中心推出的“梵高再現”沉浸式藝術展,結合現代化科技,重塑光與影,還原經典世界,打造了一場沉浸式藝術大展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組圖:梵高展覽丨來源:臨境藝術空間)

    二 · 如何塑造新媒體藝術展覽的沉浸感

    (一)封閉式空間

    大部分的新媒體藝術展覽都是封閉式的空間,設計師通過構建一個封閉式的體驗空間,暫時切斷體驗者與外界環境的聯系,將體驗者置于一個獨立的空間之中,利用炫麗的燈光、環繞的音效、動態的投影畫面等重塑體驗者的感官體驗,使體驗者獲得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全方位感官的沉浸體驗。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圖片:新媒體藝術展覽丨來源:臨境藝術空間)

    (二)交互式空間

    交互式空間是以人機互動技術為基礎形成的沉浸式體驗品種。它融入了光學三維動作捕捉系統和新型視聽表達等技術,讓人與人、人與電腦、人與環境形成前所未有的新體驗。設計師為了讓體驗者能夠“浸入”到作品之中,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成為新媒體藝術空間中的一部分,常在空間和作品中布置大量的互動裝置來增加“沉浸”體驗,常見的互動裝置:感應互動、觸控互動、人體追蹤互動等。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組圖:新媒體藝術展丨來源:臨境藝術空間)

    1.感應互動

    感應互動大多是壁掛式的,配有隱藏式攝像頭,當人進入能夠被感應到的互動范圍時,作品就會對體驗者的行為做出相應的反應。

    2.觸控互動

    運用人機交互技術,當體驗者觸碰作品時,會得到相應的信息反饋。TeamLab作為近年異軍突起的沉浸式展覽,利用計算機和激光投影儀,融合了東亞藝術與自然界的壯觀圖景,創造出了奇妙的生態系統。花、魚和鳥的動畫投影在墻壁和地板上漂移;隨著參觀者的移動,圖像會做出反應,表現出豐富的可能性——當蝴蝶被“觸碰”后,它開始褪色并逐漸消失;花朵和松針則因為觸碰改變了顏色,或被掃到一邊。

    3.人體追蹤互動

    運用動作捕捉技術,通過紅外線捕捉體驗者的身形,使其參與到作品中。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組圖:新媒體藝術展丨來源:臨境藝術空間)

    4.聲光電媒介運用

    沉浸體驗是體驗者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感官共同營造的一種立體感覺,在新媒體藝術空間中,設計師常會使用燈光、音樂、數字媒體等技術手段,打造集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多元感官于一體的沉浸式互動空間。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組圖:新媒體藝術展丨來源:臨境藝術空間)

    5.全方位的動態圖像

    為了讓空間充滿“生機”藝術家們常會采用數字技術將空間“活化”,比如利用激光投影技術將動態影像投射在空間之中,或是利用數字技術實時生成動態畫面等等;通過動態畫面對體驗者進行全方位的視覺包裹,進而使體驗者獲得沉浸感。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組圖:新媒體藝術展丨來源:臨境藝術空間)

    新媒體藝術空間“沉浸”的要素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持,技術的助力將藝術突破傳統的靜態展示,強調了作品的互動性。游客與交互裝置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將收獲更具深度的情境體驗。

    三 · 新媒體藝術展案例

    (一)上海:光影上海

    作為 XINTIANDI 原創文化藝術 IP,“光影上海”對蟠龍古鎮的千年歷史文脈深入挖掘,追溯至明清已有古籍記載的“蟠龍十景”并將其提煉,特邀創意品項策劃,青年藝術家王智一創作,運用現代數字光影媒材將蟠龍千年記憶創新演繹,在小橋流水間呈現 最美江南。作為新生代的 90 后藝術家,王智一持續關注著特定場域內“色彩”與“邊界”的運動 位移,及其所構成的空間秩序與觀者心理層面的關系。在此次的創作作品構思中,王智一沿 用了“色彩”這一標志性的藝術語言,將“蟠龍十景”轉化為色彩與圖像的運動變幻:粉墻黛瓦 的“曲水縈居”勾勒水鄉生活,以非遺編織技藝打造的江南游船帶你走進“龍江古渡”,“香花橋 影”和“程祠故里”重現文物建筑之美,“十字街市”上人影攢動,“古寺鐘鳴”伴福意遠揚……古有文人墨客于蟠龍十景對月吟詩,今有《月見蟠龍》以紛呈光影新繹十景,以月為鑒,勾連著古與今、時與光的旅程,用光影揭開文化之美。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組圖:光影上海丨來源:藝術plus科技)

    (二)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VISIONS COME TRUE遠景成真》數字展

    2023年3月3日至5月28日,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以下簡稱“上海K11”)聯袂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里克力·提拉瓦尼、林科等8位(組)國內外跨學科藝術家呈現多元視像數字藝術展——《VISIONS COME TRUE遠景成真》,在“視像”與“幻象”虛實交錯的世界中為觀者帶來啟示。借助實驗影像、計算機算法、人工智能(AI)實時模擬、數字互動裝置等多媒介形式,啟動觀者的雙眼與大腦,協調、配合、理解這些視覺作品。藝術家們以跨材質、跨學科、跨領域的先鋒藝術表達,提供8種思考原型與視角,探討物理世界的人類與數字虛擬世界中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和人件 (peopleware)之間的相互關系,在藝術語境下觀察人類如何突破自身認知局限,思考人與人造物的關系,不斷迭代、更新人的自然感知以及人對世界的理解。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組圖:《VISIONS COME TRUE遠景成真》數字展丨來源:藝術plus科技)

    (三)北京:“碼上有文化”北京中軸線環幕空間交互裝置展

    通過將店鋪空間環幕投影與水晶地圖沙盤結合,將裝置植入到咖啡消費環節中,將遺產內容投射到人們的生活消費場景里,使更多的人關注北京中軸線的申遺內容以及更多遺產地的保護發展情況。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新媒體藝術展陳的沉浸特征、案例啟示與趨勢展望

(圖片:“碼上有文化”北京中軸線環幕空間交互裝置展丨來源:藝術plus科技)

    作品將展臺交互內容與環幕空間投影畫面關聯起來,使人們通過觸屏游走在北京中軸線空間的時候了解中軸線上遺產點建筑的位置與形象,更直觀地了解“中軸線”的線性特征與古代皇城的建設規則。水晶展臺上的掃碼器能實時識別咖啡杯底的二維碼,并通過環幕投影介紹咖啡杯壁上對應印有的中軸線建筑相關內容與知識點;將咖啡的消費環節,咖啡杯的文創環節與場地的裝置產生聯動,嘗試串聯起所有商業鏈條形成有效的店鋪環境體系。

    四 · 新媒體藝術展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促進藝術消費

    隨著社會的進步,大眾在尋求精神富足之時,對藝術品的需求也隨之提高,這便促進了藝術的消費。沉浸式藝術展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藝術消費。就目前形勢來看,觀眾一般通過社交平臺的宣傳對展覽產生興趣,從而購買門票觀看展覽,而門票正是藝術消費的第一步。此外,藝術展的周邊產品也是藝術消費的一部分。觀眾在觀展之后,可進入周邊產品區進行瀏覽。藝術家聯名的版畫、潮玩及展覽限定周邊產品全部呈現于此,每位觀眾都可憑喜好對其進行挑選和購買。每一場沉浸式藝術展都以自己的方式促進著藝術消費。未來,人們對于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高,沉浸式藝術展也將更大地促進藝術消費。

    (二)助力審美教育

    知識儲備不同的觀眾對信息的需求存在著差異,自然,他們對藝術展覽中的作品以及藝術家也持有不同看法。有學者將當代藝術展覽觀眾分為三類(即學習型觀眾、普通型觀眾、專業型觀眾),并認為在當代藝術空間中,普通型觀眾占絕大多數。普通觀眾在當代藝術展覽的參觀中對展品信息較為陌生,觀看意念不強,只是試圖陶冶性情,從中感知藝術氛圍的烘托,拍照紀念。因此,對于一次成功的藝術展覽,設計仍要以大多數普通公眾的認知能力為基礎,將觀眾納入博物館活動與發展規劃之中。普通型觀眾獲取展覽信息的渠道大多為社交媒體。這一類展覽中,所涉及的多為裝置、霓虹燈、VR等元素。沉浸式藝術展的科技性對年輕一代來說不外乎是一種極大的興趣。沉浸式藝術將美育這一功能加深,為大眾的藝術普及獻出一分力量。

    (三)增強社會文化認同

    在team Lab團隊的作品《呼應燈森林》中,當一位觀眾身處“森林”,最近的燈會發出亮光及聲響,并伴有形成共振的色彩。同時以該盞燈為起點,光會傳播到相鄰兩燈。如此下去,每盞燈傳遞著相同色彩,直至所有燈亮起。在森林中,當光線和以他人為起點的光相遇時,便可感知到他人的存在。這種隨機相遇讓觀展過程十分有趣,置身其中的觀眾能夠感受到彼此間的微妙連結,產生心底的共鳴。沉浸式藝術展通過獨特的敘事方式,在空間中傳達了各樣現象,讓觀眾在其構建的空間中實現文化認同。在未來,沉浸式藝術展對空間性建構將會有更深刻的詮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美aaa特级毛片| 亚洲五月激情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 国产日韩在线看| 国产色视频网免费| 女人让男人免费桶爽30分钟| 日本毛茸茸的丰满熟妇|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男人插曲女人下面| 网曝门精品国产事件在线观看| 黄色特级片黄色特级片| fc2ppv在线观看| 4hc88四虎www在线影院短视频| www.色日本|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噗呲噗呲捣出白沫蜜汁|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天天爱天天干天天| 女生张开腿让男生通|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 日本黄色激情片| 日韩欧美黄色大片|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欧美aaaaaabbbbb|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高清|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字幕在线观看|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热久久99影院| 欧美日韩一道本|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在线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版 | 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神秘电影欧美草草影院麻豆第一页 | 我要看a级毛片| 强制邻居侵犯456在线观看|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