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4008-060-618公司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市新路103工業園生產基地: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市新路北段325號
留言
富華智能科技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2020-2022) 粵ICP備16097240號
2014年,中國的城市影院票房達到296.39億,觀眾人次高達8.3億,均創歷史新高。而這兩個數字在2005年,分別只有20億出頭和7000多萬。
可以說,過去這十年是中國電影市場的黃金十年:銀幕從2000多塊增加到23000多塊,票房增長十幾倍,全世界僅有。但這其中更根本的,是觀影人次增加了。
那么,增加的這部分觀眾主要來自于哪里?他們是什么身份、什么職業、有什么觀影偏好?通過長時間的調查采訪得知,這部分觀眾主要來自大學:當然,他們不僅僅是目前全國2400多萬的在校大學生,更多的是2005至2014年從大學走出的5800多萬畢業生——這還只是本科生和專科生,不包括碩士、博士和成人教育畢業生。
十年間,擁有大學教育背景和正在高校學習的人數累計超過8000萬。經調查得知,這些人有著固定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可以說是目前中國電影票房的中流砥柱。
2013年,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電影觀眾平均年齡為21.5歲;2014年估計會略微有所上升,但也就22歲上下。也就是說,平均下來,中國的電影觀眾大多出生于1993年左右,實在是太年輕了!
微信電影票在線發放的11558份有效調查問卷顯示,中國觀眾的男女比例分別為46.38%和53.62%。其中男性觀眾19歲至30歲的占比為74.8%,而同年齡段的女性觀眾則高達77.54%。30歲至40歲的男女觀眾分別占比20.13%和18.86%,比例也相當不小。
單是2005年至2014年,全國的大學畢業生數量就高達5813萬,比韓國一整個國家的人口還要多(人家可是亞洲更發達的電影市場之一,位居全球第六)。而這10年間,中國電影票房年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現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長和電影票房的增長高度吻合,而調查顯示,中國電影核心觀眾中,80%以上擁有大學學歷,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言自明。
那么消費能力和消費頻率呢?今年剛從天津商業大學畢業的吳利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的大學生都是標準的“90后”,大部分甚至是“95后”,很多家庭條件都不錯;其同學當中,每個月的生活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條件稍好的有2000元甚至更多;而通過使用學生證——多數影院半價、團購或參與售票網站的優惠活動,一般三十幾元或更低就可以買到一張電影票,這對于學生們來說消費得起:“所以我們的同學,一般每個月都會去影院看一兩場電影,不過平時在寢室里看得更多。”
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北京高等學府采訪時也發現,大多數學生在接受采訪時持和吳利英相同的說法:每個月看一兩次電影比較正常。
而微信電影票針對11558名觀眾的在線調查顯示,“每周去”的竟然高達35.99%,“每月一次”的接近50%,這兩類人加起來超過85%。
目前中國電影的三大主力觀影人群分別是都市白領、小鎮青年和大學生,其中都市白領絕大多數由大學生轉化而來,小鎮青年中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大學生,繼而成了都市白領。
對于在校大學生能貢獻多少票房也許大家存有爭議——畢竟目前只能估算,沒有極其準確的統計。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學生不錯是中國電影觀眾的更大潛力股,因為他們畢業后很大一部分會轉化成都市白領;如果在大學期間就能形成到影院觀影的習慣,那么畢業后一定還會再去影院。